Skip to content

基于注解的 AspectJ AOP 开发

在 Spring 中,虽然我们可以使用 XML 配置文件可以实现 AOP 开发,但如果所有的配置都集中在 XML 配置文件中,就势必会造成 XML 配置文件过于臃肿,从而给维护和升级带来一定困难。

为此,AspectJ 框架为 AOP 开发提供了一套 @AspectJ 注解。它允许我们直接在 Java 类中通过注解的方式对切面(Aspect)、切入点(Pointcut)和增强(Advice)进行定义,Spring 框架可以根据这些注解生成 AOP 代理。

关于注解的介绍如表 1 所示。

表 1 Annotation 注解介绍

名称说明
@Aspect用于定义一个切面。
@Pointcut用于定义一个切入点。
@Before用于定义前置通知,相当于 BeforeAdvice。
@AfterReturning用于定义后置通知,相当于 AfterReturningAdvice。
@Around用于定义环绕通知,相当于 MethodInterceptor。
@AfterThrowing用于定义抛出通知,相当于 ThrowAdvice。
@After用于定义最终通知,不管是否异常,该通知都会执行。
@DeclareParents用于定义引介通知,相当于 IntroductionInterceptor(不要求掌握)。

启用 @AspectJ 注解支持

在使用 @AspectJ 注解进行 AOP 开发前,首先我们要先启用 @AspectJ 注解支持。

我们可以通过以下 2 种方式来启用 @AspectJ 注解。

1)使用 Java 配置类启用

我们可以在 Java 配置类(标注了 @Configuration 注解的类)中,使用 @EnableAspectJAutoProxy 和 @ComponentScan 注解启用 @AspectJ 注解支持。

java
@Configuration
@ComponentScan(basePackages = "net.biancheng.c") //注解扫描
@EnableAspectJAutoProxy //开启 AspectJ 的自动代理
public class AppConfig {
}

2)基于 XML 配置启用

在 Spring 的 XML 配置文件中,添加以下内容启用 @AspectJ 注解支持。

xml
<!-- 开启注解扫描 -->
<context:component-scan base-package="net.biancheng.c"></context:component-scan>
<!--开启AspectJ 自动代理-->
<aop:aspectj-autoproxy></aop:aspectj-autoproxy>

定义切面 @Aspect

我们可以通过 @Aspect 注解将一个 Bean 定义为切面。

在启用了 @AspectJ 注解支持的情况下,Spring 会自动将 IoC 容器(ApplicationContext)中的所有使用了 @Aspect 注解的 Bean 识别为一个切面。

我们可以在 XML 配置中通过一些配置将这个类定义为一个 Bean,如下。

xml
<bean id = "myAspect" class = "net.biancheng.c.MyAspect">
   ...
</bean>
xxx

在定义完 Bean 后,我们只需要在Bean 对应的 Java 类中使用一个 @Aspect 注解,将这个 Bean 定义为一个切面,代码如下。  

```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*;
@Aspect //定义为切面
public class MyAspect {
}

全注解方式定义切面

我们也可以在 Java 类上使用以下 2 个注解,使用全注解方式定义切面。

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*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Component;
@Component // 定义成 Bean
@Aspect //定义为切面
public class MyAspect {
}

在以上代码中共使用两个注解:

  • @Component 注解:将这个类的对象定义为一个 Bean;
  • @Aspect 注解:则是将这个 Bean 定义为一个切面。

定义切点 @Pointcut

在 AspectJ 中,我们可以使用 @Pointcut 注解用来定义一个切点。需要注意的是,定义为切点的方法,它的返回值类型必须为 void,示例代码如下。

java
// 要求:方法必须是private,返回值类型为 void,名称自定义,没有参数
@Pointcut("execution(*net.biancheng..*.*(..))")
private void myPointCut() {
}

@Pointcut 注解中有一个 value 属性,这个属性的值就是切入点表达式。有关切入点表达式的具体介绍请参考《使用AspectJ实现AOP(基于XML)》中的 execution 语法格式介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我除了可以通过切入点表达式(execution)直接对切点进行定义外,还可以通过切入点方法的名称来引用其他的切入点。在使用方法名引用其他切入点时,还可以使用“&&”、“||”和“!”等表示“与”、“或”、“非”的含义,示例代码如下。

java
/**
* 将 net.biancheng.c.dao包下 UserDao 类中的 get() 方法定义为一个切点
*/
@Pointcut(value =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get(..))")
public void pointCut1(){
}
/**
* 将 net.biancheng.c.dao包下 UserDao 类中的 delete() 方法定义为一个切点
*/
@Pointcut(value =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delete(..))")
public void pointCut2(){
}
/**
* 除了 net.biancheng.c.dao包下 UserDao 类中 get() 方法和 delete() 方法外,其他方法都定义为切点
*
* ! 表示 非 ,即 "不是" 的含义,求补集
* * && 表示 与,即 ”并且“ ,求交集
* || 表示 或,即 “或者”,求并集
*/
@Pointcut(value ="!pointCut1() && !pointCut2()")
public void pointCut3(){
}

定义通知

AspectJ 为我们提供了以下 6 个注解,来定义 6 种不同类型的通知(Advice),如下表。

注解说明
@Before用于定义前置通知,相当于 BeforeAdvice。
@AfterReturning用于定义后置通知,相当于 AfterReturningAdvice。
@Around用于定义环绕通知,相当于 MethodInterceptor。
@AfterThrowing用于定义抛出通知,相当于 ThrowAdvice。
@After用于定义最终通知,不管是否异常,该通知都会执行。
@DeclareParents用于定义引介通知,相当于 IntroductionInterceptor(不要求掌握)。

以上这些通知注解中都有一个 value 属性,这个 value 属性的取值就是这些通知(Advice)作用的切点(PointCut),它既可以是切入点表达式,也可以是切入点的引用(切入点对应的方法名称),示例代码如下。

java
@Pointcut(value =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get(..))")
public void pointCut1(){
}
@Pointcut(value =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delete(..))")
public void pointCut2(){
}
@Pointcut(value ="!pointCut1() && !pointCut2()")
public void pointCut3(){
}
//使用切入点引用
@Before("MyAspect.pointCut3()")
public void around() throws Throwable 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"环绕增强……");
}
//使用切入点表达式
@AfterReturning(value = 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get(..))" ,returning = "returnValue")
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(Object returnValue){
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方法返回值为:"+returnValue);
}

示例

下面,我们就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,来演示下如何通过注解的方式实现 AspectJ AOP 开发。

  1. 新建一个名为 my-spring-asepctj-demo2 的 Java 项目,并将以下依赖 Jar 包导入到该项目中。
  • commons-logging-1.2.jar
  • spring-aop-5.3.13.jar
  • spring-aspects-5.3.13.jar
  • spring-beans-5.3.13.jar
  • spring-context-5.3.13.jar
  • spring-core-5.3.13.jar
  • spring-expression-5.3.13.jar
  • aspectjweaver-1.9.7.jar
  1. 在 net.biancheng.c.dao 包下,创建一个名为 UserDao 的接口,代码如下。
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.dao;
public interface UserDao {
    public void add();
    public void delete();
    public int modify();
    public void get();
}
  1. 在 net.biancheng.c.dao.impl 包下,创建 UserDao 的实现类 UserDaoImpl,代码如下。
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.dao.impl;
import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Component;
@Component("userDao")
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UserDao {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add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add 方法");
    }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delete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delete 方法");
    }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int modify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modify 方法");
        return 1;
    }
    @Override
    public void get(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get 方法");
    }
}
  1. 在 net.biancheng.c.dao.config 包下,创建一个名为 AppConfig 的配置类,代码如下。
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.dao.config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nnotation.ComponentScan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nnotation.Configuration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nnotation.EnableAspectJAutoProxy;
@Configuration
@ComponentScan(basePackages = "net.biancheng.c") //注解扫描
@EnableAspectJAutoProxy //开启 AspectJ 的自动代理
public class AppConfig {
}
  1. 在 net.biancheng.c 包下,创建一个名为 MyAspect 的切面类,代码如下。
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JoinPoint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ProceedingJoinPoint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*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Component;
@Component // 定义成 Bean
@Aspect //定义为切面
public class MyAspect {
    @Before(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add(..))")
    public void before(JoinPoint joinPoint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前置增强……" + joinPoint);
    }
    @After(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get(..))")
    public void after(JoinPoint joinPoint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最终增强……" + joinPoint);
    }
    /**
     * 将 net.biancheng.c.dao包下的 UserDao 类中的 get() 方法 定义为一个切点
     */
    @Pointcut(value = 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get(..))")
    public void pointCut1() {
    }
    /**
     * 将 net.biancheng.c.dao包下的 UserDao 类中的 delete() 方法 定义为一个切点
     */
    @Pointcut(value = 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delete(..))")
    public void pointCut2() {
    }
    //使用切入点引用
    @Around("MyAspect.pointCut2()")
    public void around(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) throws Throwable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环绕增强……1");
        proceedingJoinPoint.proceed(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环绕增强……2");
    }
    //使用切入点表达式
    @AfterReturning(value = "execution(*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modify(..))", returning = "returnValue")
    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(Object returnValue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后置返回增强……,方法返回值为:" + returnValue);
    }
}
  1. 在 net.biancheng.c 包下,创建一个名为 MainApp 的类,代码如下。
java
package net.biancheng.c;
import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;
import net.biancheng.c.dao.config.AppConfig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pplicationContext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annotation.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;
public class MainApp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2 =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(AppConfig.class);
        UserDao userDao = context2.getBean("userDao", UserDao.class);
        userDao.add();
        userDao.modify();
        userDao.delete();
        userDao.get();
    }
}
  1. 执行 MainApp 中的 main() 方法,控制台输出如下。
前置增强……execution(void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add())
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add 方法
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modify 方法
后置返回增强……,方法返回值为:1
环绕增强……1
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delete 方法
环绕增强……2
正在执行 UserDao 的 get 方法
最终增强……execution(void net.biancheng.c.dao.UserDao.get())